您现在的位置:新财道在线 > 原创文章
新财道在线Family wealth research
新加坡华裔立邦集团创始人吴清亮的家族传承智慧
新财道 时间:2025-08-22

新加坡华裔商人、立邦集团创始人吴清亮白手起家,凭借敏锐商业嗅觉与不懈奋斗,在涂料行业闯出一片天,打造出立邦等知名品牌,积累起庞大财富。在财富传承上,他精心规划、稳步推进。长子吴学人赴海外深造后,积累参与家族企业的管理并积累经验,逐步担任家族企业要职。同时,吴氏家族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2009年任命黄守金为立时集团 CEO。这种家族成员与职业经理人相结合的传承模式,为家族企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日前,新加坡吴德南控股集团(Wuthelam Holdings)宣布,创始人、著名的商人和慈善家吴清亮于2025年8月12日去世,享年98岁。


吴清亮生前创立了亚洲最大油漆帝国——立邦集团。2025年5月,以净值130亿美元(约934亿元人民币)的个人财富登上《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182位,新加坡第一。


随着吴清亮先生的与世长辞,他的创业历程、企业传承模式以及心怀大爱的慈善之举和情系桑梓的赤子情怀,在网络上引发了讨论。



01

逆袭之路:从异国他乡艰难求生到“亚洲漆王”


1927 年,吴清亮出生于新加坡,祖籍广东省潮州市大吴村。彼时,父亲早早“过番”新加坡,在一个码头做苦力。不久后,怀着七个月身孕的母亲,带着两个姐姐,跨越重洋一家团聚,开始在异国他乡艰难扎根。


在新加坡端蒙学校完成小学教育后,1941年,14岁的吴清亮进入新加坡中正中学求学。然而还不到一年,日本的入侵导致学校被迫停办,他的学业戛然而止。父亲忧心他被日本人抓走,将其送到亲戚家的胶园割胶,同时让他在胶园里的小商店当学徒。


15岁时,吴清亮开始涉足鱼网制造与买卖行业。随后又经营起一家汽水厂,可惜由于缺乏经验,汽水厂不久后便倒闭了。汽水生意的失败并未击垮吴清亮,之后,他进入一家经营五金、油漆、绳索和鱼网的商行打工。在商行工作期间,吴清亮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油漆的研发与调配中。他凭借着对油漆行业的钻研,逐渐在油漆行业崭露头角,为日后成为亚洲“漆王”奠定了基础。


1949年,吴清亮迎来了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他以低价收购了英军废弃油漆并“加工”转卖,由此开启了在涂料领域的崭新征程。1955年,吴清亮前往丹麦学习涂料知识,并在新加坡开设第一家油漆店。1962年,与日本涂料控股株式会社(Nippon Paint Holdings Co.,Ltd,简称日涂控股)在新加坡合资创办立时集团,成为日本漆的主要本地分销商。立时集团以新加坡为战略中心,逐步在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地设立了多家子公司,业务活动范围覆盖整个亚洲地区。20世纪70年代石油禁运,溶剂和油漆价格大涨,立时集团销售利润也猛涨了几十倍。1974年,吴清亮注册成立吴德南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吴德南集团”),持有立时集团60%的股份。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后,吴清亮看到了更大的机遇。先是1979年与北京红狮涂料厂达成加工贸易合作;之后,又与北京化工局合资成立北京华德金属包装有限公司。1990年,随着中国与新加坡建交,立时集团于1992年在中国注册成立第一家子公司,取名“立邦”,蕴含“建立邦交”的寓意。不过,当时中国大众对涂料的概念十分陌生。为了让大众了解产品,立邦进行了大规模的广告宣传,1993年斥资3000万在电视上投放涂料广告,成为行业中首家在电视上宣传涂料产品的公司。此后,每年都把销售额的12%投入广告。


2023年,立邦在全球涂料制造商排行榜上跃升至第四位,成为亚洲最大的涂料企业,吴清亮被称为“亚洲漆王”。根据《涂界》最新发布的2025中国涂料百强榜显示,立邦以251亿元营收、6.14%市占率连续11年夺冠。



02

多轮增资反向控股母公司,法律工具助力紧锁家族企业控制权


(1)多轮增资实现对日涂控股的绝对控股


随着立邦在全球涂料市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日涂控股与吴清亮家族在立邦的股权博弈也开始暗流涌动。2006年5月29日,日涂控股发布公告,宣布与吴德南集团达成一项关键协议:计划自2006年10月起,至2010年12月31日前,逐步完成对11家立邦系企业的“子公司化”改造。作为交换条件,日方同意吴德南集团将其在日涂控股的持股比例提升至10%。此前,吴德南集团对日涂控股的持股比例一直低于5%。


面对这一挑战,吴德南集团在全球金融危机肆虐、全球股价低迷的背景下,逆势而动,增持日涂控股4%的股权。这一举动使得吴氏家族在日涂控股的持股比例升至14%,不仅突破了之前议定的10%“红线”,更成为这家老牌日本公司的最大股东,合资企业“子公司化”进程因此戛然而止。


2014年初,日涂控股与吴德南集团达成了新的协议:日涂控股同意通过第三方定向增资的方式,向吴德南集团发行6000万股新股。募集到的资金用于提高日涂控股在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三地的8家立邦系企业的持股比例(51%)。收购完成后,8家立邦系企业正式成为日涂控股的子公司,而吴德南集团是进一步提高了作为日涂控股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至39.54%(不参与实际经营)。


2020年8月,日涂控股与吴德南集团达成一个“双向收购”协议,吴德南集团通过定增将持有的日涂控股的股权比例提升到绝对多数的58.69%,让这家拥有140年历史的日企变成新加坡公司吴德南集团的子公司。


图1:双向收购交易前后


(2)精心设计的股权架构,实现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图2:立时国际股份转让前



此前,吴清亮家族通过吴德南集团持有立邦涂料控股有限公司(简称立邦控股,原日本涂料控股株式会社)58.69%的股份,并通过离岸信托和离岸公司等架构紧锁企业控制权。


随着全球税务合规趋势强化,2025年1月9日,立邦控股发布公告称,母公司立时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时国际)的股份已转让给6名新加坡自然人,分别是April GOH(37.50%)、Henrietta GOH Hui Siang(12.50%)、Charlotte GOH Hui Huang(12.50%)、Victoria GOH Hui Kee(12.50%)、Johan Zhong An LAVOO(12.50%)以及Martin Yuen-An LAVOO(12.50%)。


鉴于本次股份转让,立时控股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时控股)、吴德南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吴德南控股)、Rainbow Light Limited和Epimetheus Limited不再是立邦控股的母公司,立时国际成为其唯一母公司。因立时国际的所有个人股东均不符合公司大股东的标准,公司的股权结构将更加集中和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吴清亮长子吴学人(GOH Hup Jin)未在立时国际名下持有股权,但其所拥有的表决权却占总股东表决权的90.91%,远超其他股东。通过家族核心成员拥有企业表决权,六个自然人(或为受托人)拥有企业的所有权,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同时将家族企业的控制权掌控在家族手中,推动企业逐步由“人治”转为“法治”。





03

家族企业传承:渐进式交接与职业经理人制度双管齐下


(1)渐进式交接与职业经理人双管齐下,筑牢家族企业传承根基


在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中,吴清亮采用渐进式策略推进权力交接,同时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双管齐下,成功规避了权力交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动荡与风险。


吴学人作为吴清亮的长子,在1967年,便跟随父亲领略商业世界的风云变幻,在耳濡目染中积累商业认知。此后,他远赴日本东京大学潜心攻读化学工程学位,后又前往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深造,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自上世纪80年代起,正式参与家族企业管理,担任家族内部一系列企业的管理职务,逐步积累实战经验。2018年3月,吴学人出任日涂控股(现立邦控股)的会长。虽然在2019年-2020年由田中正明短暂接替过,但是随着吴德南集团对其实现控股,2021年吴学人作为吴德南集团的实控人(Goh Hup Jin)再次担任。


然而,吴清亮并未将立时集团CEO这一重要职务让家族内部成员担任。在2009年,启用出生于1960年的黄守金担任立时集团 CEO,正式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在随后的这十几年间,黄守金管理着立时集团旗下立邦漆等多个品牌,成为企业运营的“大管家”。截至2025年3月,黄守金仍是立时集团(NIPSEA Group)的CEO并担任立邦控股现任共同社长。


(2)建立轮岗培养机制,提高后辈综合管理能力


吴清亮育有三个孩子,分别是大儿子吴学人、二儿子吴俊人和女儿吴婕人,此外还有八个孙子孙女和一个曾孙。在家族企业的传承与发展中,吴清亮不仅着眼于当下的代际交接,更将目光投向未来,对孙辈的培养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建立了“从生产线轮岗做起”的培养机制。通过这种轮岗机制,孙辈们不仅能够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还能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避免了“富二代”空有财富而无管理能力的问题。


目前,孙辈已开始参与集团管理,但要求他们从基层生产线轮岗起步,逐步接触核心业务。



04

家族精神传承:家国、义利、奋斗与传承的有机融合


(1)家国情怀:根植于心的赤子之心


吴清亮虽是新加坡华裔,却始终心系故土潮州,那份刻在骨子里的中国文化认同与家国牵挂,成为家族精神的深厚根基。他在《清亮人生》中深情写道:“我流淌着中国血液,我是中国人!”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自我认同,更是对家族后代影响深远的精神遗产。


这种家国情怀在家族中代代延续。他的儿子吴俊仁和女儿吴婕人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在汕头开展水产养殖试验,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家乡的承诺。


(2)处世哲学:谦虚朴实、低调务实


吴清亮秉持“谦虚、朴实、谨慎”的立身处世原则。他多次自谦地表示:“我这个人一辈子无德、无能、无文化,只是运气好,并遇到一些好员工,请到一些有能力、有信誉的高级管理人员。”


这种谦虚谨慎不仅是一种个人修养,更影响了整个家族的处世哲学。


(3)义利并举:财富与慈善的完美融合


在财富观念上,吴清亮家族注重“义利并举”。他教导子女:“赚的钱要分成三份,一份养企业,一份做慈善,最后一份才留给家人。”这种财富观既体现了潮汕商人的务实精神,又融合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追求。在家族企业中,成员们不仅追求经济效益,更注重社会责任,通过慈善事业回馈社会,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尊重。


(4)文化传承:将家族历史视为发展根基


吴清亮始终将家族历史、传统与精神的传承视为家族发展的根基。每次回村都会带着后辈去宗祠祭祖上香,还会去祖屋看看,在母亲曾住的房间待一会,并反复强调“自己的根在大吴村”。通过这些言行举止,强化了家族成员对祖籍地的情感认同。家族成员定期返乡参与宗祠祭拜、学校建设等活动。


(5)奋斗精神:“爱拼才会赢”的韧劲


在创业过程中,他面对重重困难和挑战,从不退缩,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一步步打造出商业帝国,展现了潮汕人“爱拼才会赢”的韧劲。


在与日涂控股的博弈中,他藏着华商“和而不同”的智慧,既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又善于与合作伙伴合作共赢。这种“爱拼才会赢”的韧劲和智慧,成为家族成员的精神标杆,激励着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



05

家族慈善事业:跨越山海,情系桑梓与医学进步


吴清亮的慈善版图广泛且深远,其慈善活动不仅局限于反哺家乡,更延伸至新加坡的医学科研与教育支持领域,展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


(1)反哺家乡:捐资超亿,全方位助力发展


吴清亮对家乡大吴村的发展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根据立邦中国官网资料显示,吴清亮先后捐建了桥梁、道路、医院、电厂、水厂等基础设施,累计价值超过1亿元人民币,同时助力大吴村成为广东省文明村,带动其他侨胞参与,90%公共设施来自侨胞捐赠。


此外,吴清亮十分重视家乡的教育发展,多次往返大吴村,与乡亲共商文明村创建规划,并以父亲吴松昌和母亲李秀英之名进行公益捐赠。1980年,他捐资建立大吴村第一所幼儿园——松昌幼儿园;1990年捐建松昌中学;1994年又捐建松昌小学,后扩建为松昌实验学校。30多年来,他持续支持松昌中学建设并提供助学金,目前该校已成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在医疗卫生方面,与松昌中学隔路相望的秀英医院(后更名为浮洋中心卫生院),是吴清亮于2003年捐资投建的。2006年,他再次捐资1500万元人民币对医院进行扩建,为周边群众就医提供了便利条件,提升了家乡的医疗水平。


在文化生活方面,2024年-2025年,将已废弃的松昌幼儿园旧校舍,打造成村里的活动中心。会客厅以村中大榕树为中心布局,设置了餐厨空间、茶书院、兴趣教室、手工作坊、运动场以及承载潮戏剧场、特色市集等功能的创新空间,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2)海外:成立基金会,聚焦医学难题


他深知疾病对普通家庭的沉重打击,于1995年在新加坡成立了吴氏基金会,专门支持医学科研,尤其是癌症和风湿免疫方面的研究。吴氏基金会不仅赞助了新加坡中央医院的ARiSE项目,推进风湿免疫病的研究。近年来,还与新加坡国家癌症中心、新加坡保健集团以及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展开合作,共同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支持和舒缓治疗项目。


同时,吴清亮设立了奖学金项目,旨在帮助那些家境贫困但怀揣梦想的学生,希望通过教育改变这些学生的命运。



版权声明:

本文系新财道原创文章,版权归新财道所有,受著作权法保护。

任何组织或个人未经我公司许可,不得擅自以转载、摘编、复制、镜像、传播等任何形式使用本文内容,不得对内容进行修改、演绎或用于商业用途。

如需转载、合作或其他使用需求,请与我们联系,经授权后方可使用。

联系方式:文章下留言或后台私信 / 电话 18518469921

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上一篇:复杂家庭关系中,如何巧用法律工具防范财富传承中“内斗风波”?下一篇:什么是目标统筹下的家族财富系统规划法?
Copyright © 新财道管理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5060716号 企业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