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道 时间:2019-05-24
作为私人组织,家族治理与公司治理有很多共通之处,也因家族与公司的存在基础与目标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家族企业治理中,家族成员与企业成员具有很大的重合性,尤其需要处理好家族治理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
作为私人组织,家族治理与公司治理有很多共通之处,也因家族与公司的存在基础与目标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家族企业治理中,家族成员与企业成员具有很大的重合性,尤其需要处理好家族治理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虽然对公司治理存在很多不同理解,但一般认为,公司治理是为了解决公司中股东与管理者之间或者股东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保护股东的投资预期而安排的一系列治理机制、结构与程序。作为组织问题,家族治理与公司治理具有共同的治理框架,如治理的主体、客体、目标与方式等。家族治理与公司治理都需要事先制定特定的规范性文件,如家族宪法和公司章程。两者都需要设置特定的机构以对组织将来的事务作出决策,如家族会议和公司董事会。
家族治理与公司治理在治理内容与方式上的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是委托代理理论,强调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冲突以及代理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因而公司治理主要借助契约工具,又称契约治理。公司的股东与管理者制定明确的契约实现监督与激励,如期权激励计划就属于典型的契约治理工具。因此,公司治理的机制绝大部分具有法律效力,由权威的法院进行解释与执行,尤其是很多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如独立董事,属于强制性规范,当然成为公司治理的一部分。
家族治理的理论基础较为多元,除了强调家族成员之间也存在代理问题的代理理论外,还有管家理论、社会情感财富理论、关系契约理论等。家族治理建立在家族自愿基础上,总体上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因而家族治理又被称为关系治理。与强调监督、激励机制的契约治理不同,家族治理更加强调信任,团结、合作、互惠等社会性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家族治理相比公司治理更加复杂,更加强调家族之间的差异性,没有办法制定统一的家族治理模式。
相比公司治理,家族治理的困难之处在于:
-
首先,公司治理能够获得国家法律、法院等外部系统的支持,而家族治理无法获得支持,即使建立了治理系统也很容易因为家族矛盾而最终无法继续;
-
其次,家族治理的目标更加多元,既要追求企业的经济目标,也要追求家族的社会情感财富,家族治理可能在短期内造成部分家族成员利益受损,因而会遭到很多阻力;
-
最后,公司治理面临市场的压力,公司股东可以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对公司的管理者施加压力,而家族成员因家族关系而被捆绑,难以退出或退出的成本高昂。
……(未完,更多内容请点击链接查看:家族治理体系中的家族治理与公司治理)
本文为新财道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